找到相关内容87篇,用时3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不要轻易地作价值评判——法念处修行的诀要(2)

    世界的情形看清楚,才有可能得到安宁与解脱。切不可又创造了一套更复杂的体系,强加在本已十分纷乱、紧张的现代人心灵上。这样是会 使本来的紧张变得更紧张,本来的纷乱变得更纷乱,就失去了佛法慈悲利生的本怀了。...对该见到的事实见不到,就是无明。就好像一间屋内若没有光线,就看不见屋内的情形。例如一个好发脾气的人,老是在事后才 见到自己脾气很坏。以佛法看这就是无明。因为他没有能用四念处的修行在当时就看出自己真实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02464529.html
  • 人天道、解脱道与菩萨道的关系

    佛法金字塔。  佛说一切众生都能成佛,所以佛法是不舍弃任何一个众生的。下自散心念佛一声也是种下无上菩提的善根,举手投足、烧香拜佛、随喜赞叹都是佛法慈悲接引众生的方便,上至七地菩萨都还要接受佛陀亲自的...以五乘正法而行,则能符合世间善法,符合各宗教义,符合人们生活所需,符合社会发展规律。各司其职,各尽其能,自我修证如法而行,慈悲利他如理弘扬,只有彼此尊重,相互交流融摄,真正成为一味的佛法,则佛教就是...

    达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75270683.html
  • 会光法师:佛教团结 五大合作

    时期的当今,为了让佛教能一如往昔般长久住世 ,为了让后代众生继续享有佛法慈悲和智慧,我们必须更加团结合作,以为佛教这棵菩提 大树之全面性再移植工作付出最大的努力。是可知,当今佛教历史处于一个极...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问题。而佛教法印之一为“诸行皆苦”,佛教修行目的在于“离苦得乐” ,所以,我们必须正识“地球危机、人类生存”的问题,在种种层面上,不分彼此,加强团 结、充分合作,推展佛法慈悲...

    会 光 ( 台湾省佛教会理事长)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75973288.html
  • 随喜胡曹两居士对於佛堂仇杀案之辨明

    。盖佛法慈悲,首在戒杀,若根本五戒不守,受报无可挽回。末法之年,犯之者泉,酿成亡国灭种之祸,皆由不力行佛法所致。鳖山和尚《入闽诗》云:『人生倏忽暂须臾,浮世那能得久居。出岭才登三十二,入闽早是四旬余。...此清净庄严之地而破大众皈佛之信念。而今则任其喋血佛堂,几使佛法为之衰减,护法之谓何?”  又有人云:“护法诸神,必就其道场之清净真实者而护之。若其集合之间,未能如法,修持之间,未克契道,则诸神末由感应...

    威音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230886347.html
  • 第十三届生活禅夏令营日记

    员不再舍戒而是决定出家,这是柏林寺十几届夏令营每次都发生的。上午是分享他们的感受。有一个北京十二三岁的小孩子,据说是家境优越但缺乏教养,只好由家里送到寺里。但佛法慈悲,对他更是少有管教,以至他竟敢对...二十八岁的生日,希望能得到这本书作为生日礼物。佛法慈悲,法师也送了我一本。阿弥陀佛。 晚上在观音殿前又进行了夜话,我们继续喝着赵州茶,分享着这几天的感受。一个东北人说到了托钵时看到钵里钱的感受,他说...

    华曦

    |第十三届生活禅夏令营|夏令营|日记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5/12/1415502214.html
  • 拿出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精神来

    报恩者。”   每年夏历的七月,是中国佛教的一个忙月,不是为了别的什么事忙,而是为了超度救济忙。从这点看,不难看出佛教的慈悲,是怎样的遍于一切含识之类。不但现实人间的救济,是佛法所从不忽视的,就是离开人间的幽冥众生,亦为佛法慈悲所要救济的对象。因而,已断恶趣的,使之生命更为光辉;未断恶趣的,使之得以超拔出来,不致在诸恶趣中,受诸痛苦的袭击。是则七月佛教所举行的各种超度救济法会,从它救济...

    演培法师

    地藏|大愿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8/18134928698.html
  • 慈善事业与人间佛教——从真禅法师的入世看当代高僧的弘法模式

    佛法精神财富,除了《玉佛丈室集》十集、《真禅禅藻集》和《佛法·社会·人生》等著作以外,他对人间佛教的积极实践精神亦为后世僧侣所尊崇。其后继者觉醒法师更是扩展了他的这一慈悲理念,在社会公益事业、慈善救济...,成为当代佛教高僧的重要弘法模式之一。  一,慈悲精神是佛子投身慈善事业的原动力  佛教是慈悲的宗教,大乘佛法是以大慈大悲作为其根本精神的象征。在佛经中,“慈”和“悲”是分别从两个不同的方面来体现佛教...

    心 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14164065.html
  • 印顺导师“人间佛教思想”之实践——以妙心寺为例(下)

    有悲天悯人的胸怀,因有这样的特质,所以,一经传道的启发及指导,即能很快掌握佛法慈悲济世的精神,并能将佛法落实于生活中,用心的察觉一般人忽略却应该做的事情,不仅富涵悲心,还能运用智慧思考解决之道。  ...的《成佛之道》、《佛法概论》,以及艰深的《空之探究》,使我能亦步亦趋的跟上来。58   邱敏捷除了听过传道所有讲述印顺导师著作的课程录音带,并一一阅读印顺导师的相关著作,每遇疑惑时,即向传道叩问。因...

    释传道、伍丽满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93368589.html
  • 禅者的对话——记净慧法师访耕云先生

    一片,成为生活的精神支柱和生活的内涵,佛法才能弘扬,才能达到净化人心、祥和社会的作用。释迦牟尼佛住世时,游行教化,居无定所,佛陀一生说法教化的事迹,生动地体现了佛法慈悲济世的精神。  耕云先生:绝对...佛法难闻,善知识难遇,特将两位禅者的两次对话及耕云先生对我等初习安祥禅者的开示,根据当时的笔记及部分录音,综合整理成文,供养《禅》刊读者,同餐法味,共结胜缘。   净慧法师:老居士的《安祥集》在大陆...

    何明乾整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23673452.html
  • 覆清泉居士谈禅观修学

    之相即可。在论典中,就有佛弟子以此业处从初学乃至于成就者,而且此一所缘符应佛法慈悲济众之精神,又通于世间慈悲喜舍之四梵住特德;依之而修能使行人身心柔软,无论应对有情,乃至所居处所,皆得清净光明,六时...穷究诸法第一因的需要。佛法的修行重心,是以“四预流支”中,“亲近善知识”与“听闻正法”所得的正见为指南针,进而修学止观,培养正念正知力,以抉择正法,并从顺向“七觉支”,次第生起道次第的观智中,破我执,...

    性广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365879662.html